close

兩岸將就研發教育進行合作

  • 2011-04-27
  • 中國時報
  • 【李文輝/台北報導】

 

     昨台北召開的兩岸「中草藥產業合作交流會議」結束後,兩岸中藥界領袖達成在研發、產業、教育、法規等四大合作方案。其中,將推動台灣加入國際標準化組織(ISO)中醫藥技術委員會。

     東道主台灣工研院生醫所長邵耀華指出,兩岸中藥界未來將朝向四大合作目標努力。研發方面,由大陸中國中醫科學院與台灣工研院,就好項目建立合作模式,一是藥材資訊普查;二是找出值得開發的疾病項目,像痛風「對症下藥」,優化藥材。

     教育方面,兩岸中醫藥師生交流頻仍,在既有學術交流基礎上,可從加強人員交流,合編系列研究生教材開始,使兩岸中醫藥教育愈來愈接近,由於使用中藥要考慮中醫師用藥習慣,對象剛開始以中醫師、碩士班、博士研究生、研究人員為主,以避免受限考證問題。

     產業方面,台灣現有濃縮科學中藥成果,但大陸不太習慣使用,未來可透過活動、會議等交流,讓大陸熟悉使用方法,剛開始一部分可用健康食品、一部分用藥物方式,進入大陸,建議兩岸可共同開發優質新藥,建立新藥鑑定一致標準,攜手邁向國際。

     法規方面,ISO中醫藥技術委員會秘書處落戶上海,大陸已掌握制訂世界中醫藥標準主導權,日、韓已加入,應推動台灣加入。未來,從兩岸到 全世界中醫藥檢驗、分析、品管,在建立協和化標準下,會愈來愈趨一致,譬如臨床前的動物實驗,兩岸可設置相通的資訊項目,享受對方的成果。

     兩岸中醫藥合作,也有隱憂。董姓臨床中醫師憂心指出,看到大陸中藥宏觀與微觀發展,不知台灣中藥願景在哪?台灣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即將裁撤、併入中醫藥司下面,變成三級單位,未來如何跟大陸衛生部副部長兼局長的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對接?

     工研院生醫所長邵耀華表示,台灣中醫藥的確受限,只占整體醫藥四%,比起大陸占四分之一,相差甚大。

     由於沒有取得歐盟市場銷售許可,中藥在四月卅日後,將無法在歐盟上市。面對中藥大限,大陸中醫科學院長張伯禮說:要「淡定應付,從容不迫」,除外交管道努力,愈來愈多使用中藥的歐盟民眾,也將成為支持力量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olime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